2025年01月10日

逝者| 温州教会郑大同长老辞世 享年84岁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5月20日 15:30 |
播放

2024年5月19日凌晨3:18分,温州教会郑大同长老辞世,安息主怀,享年84岁。

当天晚上,家人发出讣告,回忆了郑大同长老的一生和服事:

1941年3月3日生于瑞安马屿上郑,幼年定居温州城区,青年始信基督,终生事主。
温州市第二中学美术教师,课业授徒,甘心蒙召以侍奉为荣。在中华遭遇劫难、真道受迫之时,为福音身陷囹圄,两度被囚,屡次受访,仍坚守信仰,勇走十架道路,从未言悔。
(郑大同长老)以诗歌颂赞上帝奇恩,以画作描绘中华胜景与人物肖像,以文字记录温州教会最艰难与复兴的岁月。他担任教会长老,安慰伤心者,牧养教中肢体;作为时代守望者,谴责罪恶,以洁净圣殿;作为主内长辈,激励后人,抱持厚望。

讣告中也告知,5月22日上午7时,在温州市殡仪馆六号告别厅将举行告别仪式并火化遗体,随后安葬于山中,邀请诸位亲朋好友及主内肢体届时莅临,共同缅怀。

温州当地一位同工叶弟兄送上一副概括了郑大同长老生命的安息挽联:
大信心大信直大信德,勇如约书亚挥戈争战,美好的仗打过了
同主心同主苦同主行,敢学圣保罗用笔说话,当跑的路跑尽了
(注:①信直:信仰正直;②约书亚:郑老师自称约书亚;③同主苦:郑老师为主受苦,三次坐牢;④用笔说话:郑老师善于写诗著书作画)

一位多年从事神学教育、多次到访温州教会的吴东日教授对郑大同长老的离世也表示纪念:“郑长老是温州教会备受尊敬长者,有幸多次见面交流,畅谈教会神学议题,今闻蒙召安息主怀,甚是怀念。”

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

郑大同曾担任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基督教堂的长老多年,并对于教会历史和文字服事深有负担,教牧学博士、诗人、画家。从1980年代以来在新加坡、香港发表和出版《启示录图解》、《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等书。

其中,《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The Path of Blessing Poetic Life in Christ)是郑大同长老的一本回忆录,该书于2010年9月由香港的循道卫理中心出版。该书讲述了一个热爱绘画和诗歌的青年即作者在时事纷乱中找到了自己信仰,在各方逼迫中他保守了自己的信仰的故事。由青年走向老年,郑长老经历了三次为主坐监的生活,他也希望透过自传希望读者看到一位知识分子青年的信仰经历和故事。

d1ea36lihtf8gpptai.jpg
郑长老和家人。(图:1986年)

在书中,他分享了自己因为文革中在弟兄的丧礼队列的旗幡上写了“信耶稣得永生”几个大字而坐牢以及在劳改农场期间为主作美好见证带领人归向福音的故事。在书中有一章的标题中,作者称自己为小约瑟,见证自己如约瑟当年一样,因为信仰而入狱但在狱中依靠上帝经历上帝的同在,也成为他人的祝福。

香港循道卫理中心虚锦华总干事对此书评价说:“虽然《蒙福之路》是郑长老的个人见证,但更多是指向上帝在温州教会在历史转折中的作为,他爱郑长老及其家人,他爱温州及其弟兄姐妹,他更爱中国大地的同胞……”

多年来为教会建设和记录教会历史孜孜不倦

郑大同长老经历过文革和各方逼迫,因此对于在艰难环境中持守真理非常看重。改革开放后伴随教会发展,郑长老多年来对神学与教会管理等孜孜不倦的学习,并且实践;坚持政教分离,曾参加过2015年的第21届宗教与法治研讨会上作为嘉宾发言;同时因为经历过改革开放后温州教会的属灵大复兴,自己也有多次经历圣灵的经验,所以虽然研究神学颇多,但郑长老多次强调和呼吁,中国教会不能忽视圣灵。

在1982年,郑大同、孙志理等同工为了教会更加合一健全,必须有一些法规来规范弟兄姐妹尤其是同工们的行为,起草了一个“教会规矩”,被称为是《温州教会的三十六条》。包含九个部分:一、基本信仰;二、真理立场;三、信徒本分;四、同工职责;五、议会实施;六、惩治警戒;七、圣礼典仪;八、奉献帮补;九、福音宣道。

多年来,郑大同对于温州教会的发展和历史研究颇多,并且笔耕不辍。闻名于世的“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的一说的广传,有学者和牧者查考也和郑大同长老有关。学者曹南来在他的《建设中国的耶路撒冷》一书第一章的脚注中写到:“一位上了年纪的温州教会领袖声称九十年代,他在一篇题为《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的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术语,随后传到海外基督教世界。” 随后,张敏的一篇文章《基督徒身份认同——浙江温州案例》中也证实了此事,写到:“这个独特称誉的缘起今日已无从探知,但据访谈对象之一,在当地深孚众望的教会精英郑大同回忆,他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过‘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一文,鉴于该文在海外基督教界的深远影响,其对于这一名称的海外的扩散显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牧者联系郑大同长老,他的回复肯定了这事,说到“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一说最早的起源并不是他,但他是让这一称呼在“广为流传”的助力。郑大同在他写的《温州教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一)》中也介绍说:“1990年3月1-4日,丁光训的友人美国菲利普魏克利博士率爱德国际访问团来访温州时说到,海外有人因温州教会的复兴,称温州为‘中国的耶路撒冷’。九十年代初,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的说法就传开了。因一位在香港的姐妹,她所在教会的牧师要了解温州教会复兴的情况,我已写过一篇‘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的文章,在海外广为流传……后来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郑大同长老晚年不仅继续研究、记录温州教会史,也在不同的场合透过讲座等分享自己所写的《神的教会在温州》的书稿。该书稿几章的内容大致为:第一篇,福音的传热与拓宽的今生;第二篇,讲教会的发展与逼迫的产生;第三篇,被交于外邦受试炼;第四篇,就是苦难中合一的教会;第五篇,复兴纷乱的80年代;第六篇,广阔的场地面临挑战;第七篇,神学载诗的前景展望;第八篇,美好见证如云。

每每提及温州教会史,他总是强调说:“温州教会的复兴离不开宣教士,对中国教会有影响的很多。”其中,他对英籍苏慧廉传教士在温州传教的历史和影响的研究深有负担。对于这段历史,他不仅自己创作了以此为主题的剧本,并且一直希望寻找把它拍成电影的机会。同时,在一些比如2017年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等研讨会上,介绍英籍传教士苏慧廉对温州的影响看中国教会的出路。苏慧廉在温州的宣教不仅仅重视建立教会,还非常重视文化和社会,比如在温州办学、设立禁烟室、修医院、编撰《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可以说苏慧廉对温州的宣教影响非常深远。后来,苏慧廉被聘为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和受聘于牛津大学,在文化和社会领域均贡献良多。

他也常常回忆和见证文革期间很多有受苦心志的同工的见证,对于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都如数家珍,许多细节他能能够娓娓道来。他尤其见证这个期间温州教会虽然受逼迫很多,但是,是“一个弟兄相爱的教会,在文革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大家不分教派,教会都合一,在文革期间,温州各地的教会都很复兴,包括永嘉、瑞安、乐清、平阳、门城、太顺,他们的人数增加都很快,平阳教会这方面做得更好,除了聚会处和安息日会以外都合一,至今还称为合一教会。”

提醒中国教会不要受非灵恩思考迷惑而变得死气沉沉

郑大同长老于2020年初开始,因疾病的原因需要每周要去医院三次透析治疗,但即使如此仍旧非常关心教会和事工。2023年5月上旬,笔者曾与同工一起有幸拜访了郑长老,当天上午他刚刚从医院治疗回来,身体虽有疲惫和不便,但仍旧穿戴整齐,得体而热情地接待,并在交流中在谈及教会发展和自己的思考时兴致勃勃。

d1ea8l5491nnl5ryd2.jpg
郑大同长老2023年5月的资料图片。(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他尤其分享了晚年对排斥灵恩的现象的思考。其中分享了自己所写的7万多字的书稿《正视非灵恩思潮》,对西方一些学者、神学家、新约注释大师等认为灵恩已经熄灭的言论进行了抨击。他提到“约翰•麦克阿瑟的非灵恩派的观点很带有代表性,不但影响欧美的一些教会,也影响中国教会温州教会”,而他讲出自己和很多曾经在文革前后经历过属灵大复兴的教牧同工的故事,谈到他们都亲身经历过圣经中所记录的初代教会经历过的灵恩复兴。他指出,非灵恩思潮是有解经错误的,而且有严重的危害,会使教会变得死气沉沉。

书的末尾,他写到:“我们在这时代,被神拣选为他工作的人真是有福,我们虽然已得着圣灵浇灌,还要求神继续大大地充满我们,并且我们还要传扬这圣灵普遍大浇灌的信息,求主施恩,使一切渴慕得着圣灵浇灌的都得浇灌。圣灵大大充满,将彻底改变教会不冷不热的情况,除去一切弊病,使教会在真道上同归于一,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都能预备好了,等候基督再来。”


参考资料:

1.郑大同:温州教会史简述
https://holymountcn.com/a-brief-history-of-the-church-in-wenzhou/

2.陈丰盛:“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源流考
https://holymountguide.com/hmlegacy/hmlegacy-history/%E9%99%88%E4%B8%B0%E7%9B%9B%EF%BC%9A%E6%B8%A9%E5%B7%9E%E6%95%99%E4%BC%9A%E6%98%AF%E4%B8%AD%E5%9B%BD%E7%9A%84%E8%80%B6%E8%B7%AF%E6%92%92%E5%86%B7%E6%BA%90%E6%B5%81/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